国产剧里的家庭妇女都去了哪呢?今年比较有印象的,就是《漫长的季节》里的美素。
(资料图)
但美素出场少,活动范围局限在家里,20年后的故事也没有了她。
更多的“美素”去哪了呢?
今天的银幕接纳成功的女人,职场风生水起,保养得当一身名牌,姐姐好飒。
但不成功的女人,好像就被抹去了。
她们不是爽剧,女的不爱。
被生活糟蹋得不再年轻貌美,男的不疼。
她们被多方位地遗忘了。
今天这一篇,Sir想从国产影视剧里,打捞起那些卷入了时代洪流的东北女性角色。
她们的故事,可一点不比男性寡淡。
01
东北,曾被称为“共和国长子”。
1946年,哈尔滨成为新中国第一座解放的大城市,后来,东北也是中国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地区。
鞍山工厂、长春一汽、吉林化石等大型国有企业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更高的城镇化率,使得东北的女性地位,走在全国前列。
女人更多地走出家庭,填补工厂劳动力的需求。
《漫长的季节》里,王响作为开火车的老师傅,对国营工厂具有高度的认同感。
他不断强调,是他的父亲铲了建设华钢的第一铲土,也为自己继承了父亲火车头司机的岗位而感到自豪。
工人是工厂的主人翁。
并且这种身份,是可以世袭的,王响和美素都一直满心期待把儿子安排进桦钢厂接班。
桦钢彻底没落前,王响他得到过厂长的嘉奖,上了报纸。
美素自豪地站在他身后看照片摆得正不正道,尽管自己只露了半张脸,但她为自己的丈夫感到自豪。
而之后,华钢没落,王响下岗,王阳去世,王响同时失去了自己社会上和家庭中的“父”的身份。
美素再一次站在王响旁边,看他挂王阳的遗照,亲眼目睹了王响的陨落,也目睹了东北的陨落。
△ 女性只是男性命运起伏的旁观者
如果说美素是一个因病内退的女工,没有直接经历桦钢凋落的幻灭感。
那么巧云,则是一个“女版王响”。
她在过磅房过磅,检查进出华钢的车辆运载的物资。
目睹保卫科科长带着一群手下偷华钢的材料,看着她献出了青春、感情深厚的桦钢厂被这样掏空,贱卖。
她却无能为力。
在这部剧中,主角团的男人都完成了堂吉诃德式的爆发,表达了他们对于世道崩坏的抗议——
马德胜脱下警服。
龚彪打了厂长。
性格最老实的王响,也在最后关头加入战局。
而女性能做的,更多是沉默。
就像美素只是无声的拒绝,没留下一句遗言就在卫生间自尽;
巧云到夜总会陪酒,下了班,抱着儿子,在丈夫的自行车后座上独自流泪。
沉默是她们的处境。
也让她们的故事,被掩埋得更深。
02
国企制改革,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急剧失衡。
铁饭碗竟然说丢就丢,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的体制,竟然如此脆弱。
而男人,作为“当家的”“顶梁柱”。
他们更难以接受这种下坠。
《钢的琴》,就是一个父亲,企图在破落的命运前强行挽尊的故事。
正如戴锦华老师评价《钢的琴》时所说:“工人阶级老大哥、领导阶级、共和国长子的位置,是要通过丧失了父亲资格和尊严的父亲,以及他们的挣扎、堕落或救赎之路来呈现。”
那么,女性没有崩塌吗?
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,本就不具有主体性的女性,对于阶级陨落所带来的阵痛,是不如男性来得直接和剧烈的。
《漫长的季节》里的火车头司机、保卫科科长,《平原上的摩西》里的卷烟厂供销科科长,都是权力、地位、社会关系上层的象征。
下岗了,他们的这层身份就不复存在了。而女性本就没有这层社会地位,也就没有那么强烈的下坠之感。
然而,这并不是最后的结果。
当这一切都被打破后,男性如何自处呢?
董宝石在接受GQ报道的采访时曾这样描述过东北大哥:
他其实并不是一个社会大哥,但一定要有社会大哥的气质。假设家庭没那么富有,他也会戴一个很粗的链子,然后头发剃得很短,最后外面来一个黑貂,保护自己脆弱的心。
—— GQ报道《我要用老舅构建东北神奇宇宙》
虚张声势,是东北男性最鲜明的特征。
这也是为什么,《漫长的季节》里的男人戏,被人觉得有“爹味”的原因。
他们失去了在外的“父”的身份,心理上却不接受,并依然保有在内(家庭)的“父”的身份。
于是我们看到,东北陨落后的女性变得更加被动和无力。
《漫长的季节》里的罗美素,典型的家庭主妇,她的活动地点被局限在自己家里,每天看着王响、王阳进出家门,她却从未踏出房门半步。
她是被动的。
每天只能不停地追问王响外面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,还得看王响愿意说多少,才能知道多少。
她也是无力的。
捆住手脚、锁住房门,也看不住王阳。眼睁睁看着他跑出去,自己却只能被困在小房间里无声地呐喊。
其他女性呢?
黄丽茹意外怀孕了,需要找个接盘侠才能继续生活。
殷红努力工作,到头来不过是男人的玩物,最后连自己也成为了父权世界的帮凶;沈墨拼命挣脱魔爪,想要依靠的不过是自力更生的能力,却发现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被蚕食的命运,只好堕入黑暗中……
对自己命运的被动和无力,让女性不得不逃离。
《平原上的摩西》里的傅东心,选择一头扎进书和画的世界里,对现实生活视而不见。
△ 在工厂里也要找个角落躲着看书
更克制但尖锐的呈现在许鞍华的《姨妈的后现代生活》中。
姨妈先是逃离了那个令她窒息的东北,回到了自己的娘家上海。
但她在上海遇人不淑,遭遇了种种不幸,最后不得不回到了东北。
明明都没有工作,但男人就是家里的主人,两手一摊看电视傻笑。姨妈则一夜白头,机械地重复着家务劳动,仿佛一个没有感情的为男人服务的机器——
没错,离开上海,被迫放弃自己主动选择的生活后,她杀死了自己的心。
这是一种殊途同归。
傅东心躲进文学世界里逃避现实,罗美素以身体的死亡逃离现实,姨妈则以心死背对现实。
逃离,便是那个时代东北女性命运的指向。
或者应该说,这是所有女性的命题。
女性想要逃离的,其实是她们没有主体性的命运。
03
描写90年代东北的影视剧没有主动、鲜活的女性吗?
也不是。
《钢的琴》里陈桂林的情人,离异单亲妈妈淑娴。
她同样是下岗职工,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。但生活的种种苦难并没有压倒她,反而让她成为了那个灰暗的城市里唯一的一抹亮色。
她能歌善舞会弹琴,对人热情大方,对事乐观向上,几乎是理想的化身。
没错,她的存在就是一个理想。
放在现实中,这样的女性,很大概率会落入风俗行业。
恰好,有这么一部电影,讲述的是下岗后的东北女性“误入歧途”的故事——《下海》。
当时代的车轮无差别的碾压过男人和女人后,很多主外的男人别无所长,无法再承担起家庭的经济责任,主内的女人的家务劳动能力则被迫成为了向外的能力——给别人家做保姆赚钱。
但东北谁家需要保姆啊?只好向外探寻。
蛇头指了条明路——去法国当保姆,2000欧元一个月。
张丽娜信了,她满怀希冀地去到法国,才发现现实多骨感——500欧一个月,还会被恶意克扣工资,赚的钱不仅还不了债,连养活自己都费劲。
幸运的是,她在异国他乡遇到了一个东北老乡李玉梅,李玉梅带她见到了一群在法国的老乡。
不幸的是,她们都是在法国赚钱无门而下了海的女人。
张丽娜悲哀地意识到,这也是她唯一的出路。
于是,她也下了海。
现实的新闻和数据更是触目惊心——
法国的华人性工作者中,90%在国内留有子女;
平均年龄42岁,最年轻27岁,最大年纪63岁;
从90年代的500-700人,到2016年,人数增长到1300人;
而她们赚取的嫖资,一次只在20-60欧,有时候甚至可以更低。
电影也呈现出了现实对女性更加残酷的一面。
张丽娜用身体换来的钱,帮家里还了债,盖了新房子,还盘了个店面开饭店,但当她回到家时,才发现,赚钱的是自己,家里的“主心骨”还是男人。
因为下海的秘密被发现,丈夫的自尊心受了伤,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。
从来没有人想过,他们之前享受的好生活是理所应当的吗?男人的自尊心受伤了,女人又承受了什么呢?
结果是,男人离开家,家就散了。
她得去找回男人,要他一句“算了”,然后一起离开东北,才能让日子过下去。
无独有偶,《榴莲飘飘》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。
小燕从东北老家来到国际化大都市香港找工作,却发现这里的花花世界就是一个围城——外面的人想进来,自己却只想赚了快钱赶紧离开。
她只能靠当妓女谋生,最高纪录是一天接待38个客人。
通行证到期时,她便带着赚来的钱回了老家。
她想在老家盘个店面做生意,但不知道该做什么。
与此同时,她身边的朋友们又都羡慕她出去闯世界赚了钱,问她是做什么的,希望她带着自己也去闯一闯。
小燕的职业哪里说得出口啊,电影用一句双关的台词巧妙地让小燕回答了朋友的问题:
-那有什么难的?
你在那边干什么你过来也干什么呗
-小姐,找到了吗?
表面上是在喊洗头店的小姐,实际上是对朋友羡慕的无奈回答。
她们为什么这么想离开东北?
因为对她们来说,东北是一片无法立足的沼泽。
小燕学了八年京剧,她的表妹小莉学了四年现代舞,却毫无展现的舞台。
只能在各种开业剪彩典礼上随便舞弄一番,或者在KTV自娱自乐,实际上根本无人在意。
或许你们也发现了,东北,曾经是一个安居乐业、生活富足,因而也更重视教育与艺术的地方。
在各种讲述东北的影视剧中,主人公往往都会一两样文艺才能。
《钢的琴》中陈桂林本身就是一个乐团的队长,会手风琴,还重视女儿的钢琴教育;《平原上的摩西》里小斐学习笛子;《漫长的季节》中,沈墨会弹钢琴,王阳梦想当一个诗人……
越是重视艺术教育,人对尊严的敏感度便越高。
他们以为自己付诸了长时间训练的才能一定能为自己带来回报,却没想到,在东北,一切皆无可能。
怎么能不出去闯一闯呢?怎么能不出去试一试呢?
可惜,东北,对于女性来说,是一个想要离开,同时还回不来的地方。
现实更加残酷。
戚小光的纪录片《女子宿舍》拍下了一群群居在两元一晚的宿舍中的东北女性的故事。
这部纪录片没有资源,Sir只找到了凤凰卫视记者采访版本的《两元女子宿舍》。
住在这里的女人,被家暴、被离婚、被抛弃……
但她们没有放弃生存,而是来到了这个劳务市场附近的两元女子宿舍投宿,每天吃一元的花卷果腹,艰难地寻找着工作,维持着生活。
只是,她们逐渐忘记了该如何哭泣。
这便是女性视角的东北。
因为没有主体性,她们只好被动地承受命运和男性的双重打击,直到承受的极限。
直到最后,她们殊途同归——无论是付出生命的代价,还是放弃尊严、杀死精神,都必须要逃离。
讲到这里,女性的命运似乎充满绝望。
但其实,Sir在这么多影视剧中,看到过女性充满希望的瞬间——
《姨妈的后现代生活》。
这是一个需要倒过来讲的故事。
姨妈受够了在东北的狗屁生活,她勇敢选择了逃离,一个人来到了上海。
在上海,她充满自信,说话嗓门极大,喊得外甥宽宽不想认她。
她积极生活,精打细算,甚至做家教赚钱,为未来的生活做了充足的保障。
她为人正直善良,看到社会不公会挺身而出,也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。
她还勇敢去爱,尽管遇人不淑,经历了很多荒诞无常的故事,但她始终唱着,爱着,鲜活着。
上一篇:聚焦深圳文博会 | 中外游客在云南展区体验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
下一篇:最后一页
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,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,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,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,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
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,但凡事都有例外,最近,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,被送外号人脸猴,其独特的长相令
中原区民政局提醒:尽量避免扎堆,只要感情好,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,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。为满足准新人们
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,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。记者今日从省、市文旅部门获悉,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,
浊波浩浩东倾,今来古往无终极。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,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,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。如果从高空中俯瞰,
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,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、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,正式面向公众开放。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
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?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?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,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,新浪河
5月18日0—24时,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(轻型),其中延边州3例,白山市3例(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);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
2022年5月18日0—24时,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(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)。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。